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有「5GORAN」標籤的文章

O-RAN雲原生自動化的發展與挑戰

圖片
本文整理並逐一說明目前電信產業雲原生轉型,可能會面臨到的眾多挑戰,此外,說明為何電信產業已經引入了雲原生技術,卻仍舊無法真正地享受到雲原生轉型所帶來的各項好處。期望鼓勵更多莘莘學子投入 O-RAN 領域研發新議題,以助我國在半導體領域之外,再創國際新巔峰! Cloud RAN Automation 發展的現況和議題 1. 命令式機制在 RAN Automation 中的缺點 目前,要實現 RAN Automation,會需要先制定用於優化 Policy 以及觸發執行 Policy 的門檻(threshold) 。這些 Policy 可以用來自動調整 Network Function 的 Configuration 參數,以俾提高網路的效能,或讓佈署在 O-Cloud 上的 NFs 可以根據資源的負載狀況自動進行 scale-out、scale-in。 但由於目前的 NFs 仍是採用經典的 CNF、VNF,因此需要撰寫 helm chart 或 docker compose 來執行用於優化 Policy。然而,helm chart 和 docker compose 這些工具都還屬於命令式機制(imperative programming),這是一種開發人員早已制定好,明確要求 RAN 需執行的步驟,而非根據即時情況自動做出的決定;綜合以上所述,我們了解目前要實現 RAN Close loop Automation ,可以說是非常繁瑣。 2. 採用 Helm chart 部署 RAN 的侷限性 使用 Helm chart 部署 O-RAN 時存在一些侷限性。例如 Helm chart 的可重複利用率較低,因為它通常是針對特定使用場景來定制的,而且通常只會在 Day 1 部署時使用。而 RAN 這種東西,是需要長期維護的,而且部署在不同的使用場景(Scenario) 的 RAN,就必須有不同的 Helm chart,並且當服務需要升級時,就還會需要使用另一組 Helm chart 來進行升級和管理。 以台灣任一電信業者為例,它們通常會需要佈署大量的 RAN(基地台)在不同地點,因此僅 Day 1 的部署就會生成大量的 Helm chart。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,管理和維護這些 Helm chart 的成本都會變得非常高昂。 用熱力學的概念來總結的話,就是說,想用 He

O-RAN OAM Use Case(O-RAN Network Planning)用例介紹

圖片
本用例主要說明在 O-RAN Network Planning(網路規劃)和部署的過程中,如何使用 TE&IV 服務供應商提供的批次上傳服務。 透過 Network Planning(網路規劃),使得 CSP(雲端服務供應商)能有效地設計、管理和最佳化網路。此外,進行 Network Planning 和 Network Design 的目的,也是為了確保新(世代)的電信網路,能以最佳效益來運行,並有足夠的網路容量和可靠性,以滿足用戶和營運商(operator)的需求。 隨著用於部署的雲原生技術(如:容器化、微服務)高速發展,網路規劃、設計、部署到實現的開發週期已經大大縮短。 庫存(Inventory) 會透過儲存和提供有關 Network Planning 的資訊,來支援Network Planning 的流程。TE&IV 服務[註1] 可將網路資料批次上傳至庫存(Inventory),從而簡化大規模規劃和部署網路的過程。 [註1] TE&IV 服務(Topology Exposure and Inventory Management):代表測試、評估和整合性的驗證。主要用於將新網路技術和服務部署到生產環境之前,對其進行測試、評估和驗證的流程。TE&IV 是網路生命週期管理流程的重要環節,因為它有助於確保新技術和服務能夠滿足用戶的需求,並確保它們能與現有網路基礎設施無縫整合。 備註:用於批次上傳至庫存(Inventory)資料的檔案格式,取決於通用拓撲結構和 Inventory Model,這部分本規範沒有涉及。 本用例涉及的實體(Entities)/資源(Resource) SMO Framework:用於支援 PNFs 的部屬。 OAM Functions:用於管理 NF 的配置(Provisioning of NFs),和庫存物件[註2]的狀態。 NFO:用來與 O-Cloud 進行互動,執行 NF 的生命週期管理(LCM)。 TE&IV Service Producer:可批次上傳庫存中的 Data。 O-Cloud:與 SMO 進行互動,以佈署 NFs。 [註2] 庫存物件,所謂 O-RAN 的庫存物件,大致可分為兩大類: 實體庫存物件:包括基站、無線射頻天線等…硬體組件。 邏輯清單物件:包括虛擬網路功能 (VNF

SDR Platform -低軌衛星地面接收站的解決方案

圖片
SDR Platform 指的是用來實現軟體無線電(Software Defined Radio,SDR)的硬體和軟體系統,SDR Platform 可以用來實現各種衛星的操作功能,(如:遙測接收、遙控指令傳輸和頻譜監測...)總而言之 SDR Platform 是一種靈活、高效益的衛星與地面接收站通訊的解決方案。 而軟體無線電(SDR) 呢,它是一種使用軟體來控制 RF 訊號處理的無線電。它比傳統無線電靈活度還要高,並且適應性更強,因為通常傳統無線電都是為了連接特定頻率,或是特定調製方案(modulation scheme)的來專門進行設計的。 以下簡介通用無線電系統的硬體設備及其職責: 通用無線電系統的 Physical Layer 處理和硬體設備示意圖 資料來源:A Software-Defined Baseband for Satellite Ground Operations 上圖最左邊橘色的部分,即是無線電系統前端的接收天線。無論你是用 Phased array、Control Plane Receiver 或是 User plane Receiver 一旦接收衛星通訊訊號之後,必然需要再進行後端處理,讓衛星訊號得以轉換成地面行動通訊訊號以供使用。 由於不同軌道的衛星會使用不同的通訊頻段(如:X, S, Ka, Ku band ...),所以傳統無線電系統的設計方式,會依據不同的頻段來設計 專門的接收器 、專門的 Up/Down Converter ,甚至可以說專為特定頻段 專門 設計了整套無線電系統 。 地面接收站接收到特定頻段之後,就會需要進行降頻處理,藉由將高頻的衛星通訊訊號降到中頻或是基頻,最後再經過基頻的系統處理,(上圖右邊藍色部分)將訊號轉換成 OSI 第三層(TCP/IP的網路層) 的 IP,後端就可以透過像是 Gateway 等設備,再介接電信基站、Wi-Fi Router、乙太網路,以供使用! 基於硬體 的衛星地面接收站整體運行的架構圖 資料來源:A Software-Defined Baseband for Satellite Ground Operations 像這類傳統基於硬體的衛星地面接收站,就會需要針對不同的衛星頻段(如:X band, S band )來設計不同硬體和處理方式,雖然它看起來是一套系統,但是其實整合度不是很好,

O-RAN CNF Migration Attacks的解決方案

圖片
隨著新世代行動通訊技術標準的不斷更新,為了追求更高的網路速度、更大的網路容量,適應更複雜的使用場景,同時還須兼顧設備成本、APRU 和敏捷性管理,電信網路架構的演進,引入了DevOps 概念。一路從 核心網路 (Core Network;CN) 開始著手,緊接著是 無線電接取網路(Radio Access Network;RAN),開始了一連串的開放原始碼、虛擬化,甚至是全雲原生 (Cloud-Native) 的遷移之旅。 電信網路產業朝向全雲原生的轉型已經開始(圖源:自製) 開放式無線電接取網路 (O-RAN) 的出現,驅動下世代行動通訊技術的高速發展,藉由其標準化的開放介面、新增支援 AI/ML Workflow 的 RAN 智慧控制器 (RIC) 、支援雲原生網路功能的部屬等…創新技術,為下世代電信網路管理帶來了新的機會,有望翻轉傳統電信生態圈。而其中「支援雲原生網路功能部屬」,也意味著 Cloud RAN 時代即將來臨,雲原生網路功能 (CNF) 儼然成為一種趨勢。 雲原生網路功能(CNF) 部屬帶來許多新機會的同時,也意味著我們也即將面臨新的電信資安挑戰。過去面對IT與OT的資安攻防,好厲駭學員早已做好備戰準備,但是現在新型態 CT (Communication Technology) 通訊資安的挑戰即將來臨,試問台灣好厲駭學員該如何處置,就讓我們接著看下去! 雲原生技術帶來的優點與資安威脅 近年來,雲原生技術的應用逐漸興起,不僅帶動了產業界的發展,雲轉型的概念也衍生了許多的商業機會,許多產業界紛紛投入大把資金,期望藉由引入雲原生技術以俾產業轉型順利,雲原生已然成為一股潮流! 承如前段提及,電信網路功能往 Cloud-Native 的過渡已經開始,那麼網路功能在雲原生的過程,勢必會面臨一些既存的 虛擬化/雲原生 資安威脅。 因此本專題海報將針對於 O-RAN O-Cloud 以及部屬在其上面的雲原生網路功能(CNF),可能會遇到的 Migration Attacks 資安威脅進行說明,並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案。 O-RAN簡介 O-RAN 功能簡介(高級架構圖)圖源:自製 (由於網路功能雲原生已成趨勢,因此後段提及的NF已全部視為CNF) 首先進行 O-RAN 的簡介 SMO 會透過 O1介面進行 NFs 的配置管理,同時透過 O1 介面獲得來自 NFs 的

O-RAN OAM常見問答(FAQ)

圖片
O-RAN 架構由哪些組件組成? (What components makes up the O-RAN architecture?) Ans: SMO、Non-RT RIC、Near-RT RIC、O-CU-CP、O-CU-UP、O-DU、O-RU、eNB、O-cloud OAM 功能的管理服務是什麼? (What are the Management Services of OAM function?) Ans: FCAPS Management OAM 功能有哪些特點? (What are the Management features of OAM function?) 追蹤並快速識別發出警報通知的組件所在以及警報的內容 (Trace and quickly identify problems) 監控狀態(Monitoring Status) 自我修復(Self-healing) OAM function 連接哪些介面? (Which interfaces are connected to the OAM function? ) O-Cloud: Via O2-IMS interface and O2-DMS interface O-RU: Via Open FH M-Plane interface. Other (Managed Elements;MEs): Via O1interface. 您認為 OAM 的哪些 feature/function 更重要? 原因又是什麼呢? (Do you think which feature/function of OAM is more important? And what is the reason?) Ans: Alarm notifications,因為它可以幫助服務供應商快速識別 O-RAN NF 發生了什麼問題。 搜尋開源平台(O-RAN SC 或 ONAP)是否可用於支援 OAM 功能? (Survey the open-source platform (O-RAN SC or ONAP) is available for OAM function?) 是的,MANO(ONAP)、NMS(上述的管理與編排系統在 O-RAN 中稱為 SMO)支持 OAM OAM 與 SMO的交互workflow 示意圖

O-RAN Traffic Steering xApp 相關網路功能組件介紹

圖片
由於在 O-RAN 架構中 Traffic Steering(TS) 的實現主要交由 RIC 來處理,本文將簡介 O-RAN 負責實施 Traffic Steering 的網路功能元件們,它們的職權有什麼? O-RAN Traffic Steering xApp 簡介 Traffic Steering(TS) xApp 是部屬於 O-RAN RIC 平台上的應用程式。電信業者會使用 TS xApp 來引導流量,並且優化其服務的終端裝置(UE)在跨不同網路環境移動時的換手,但並非僅需考量基地台間的換手,同時也要考慮 NAT (如:4G,EN-DC NSA,5G)以及接入的頻段和載波,藉由讓 UE 或是網路切片組,能接入最合適的網路,來提高網路使用效率,並確保終端用戶通訊品質,總而來說,下世代通訊的 TS 設計已然成為一項挑戰。 > 電信業者對於特定類型的用戶終端,會有不同的無線電資源分配策略 Traffic Steering 操作時主要涉入的網路功能元件 執行 TS 時主要涉入的網路功能元件(實體) TS 相關網路功能組件工作職權 Non-RT RIC 制定策略指導 :Non-RT RIC 提供一種聲明式策略,用於指導 Near-RT RIC 中的 TS xApp 及相關 xApps。(舉例:提供一種優化策略,引導基站的載波/頻段的服務特定 UE 或網路切片)。 資料雙向協調 :提供 Near-RT RIC  豐富資料(Enrichment Information) ,用以輔助 TS 功能,同時也將測量配置參數傳輸給 RAN node。 (豐富資料:基於 UE 測量報告  Measurement Report(MR)  的  RF fingerprints ,像是正在服務中的Cell / 相鄰 Cell,它們的 RSRP/RSRQ/CQI 資訊。) 看不懂的專有名詞這邊有介紹: https://hackmd.io/@thc1006/B1pLKMAUh Near-RT RIC 解譯並執行 Non-RT RIC 傳來的策略。 使用 Non-RT RIC 提供的豐富資料,來優化 TS 和 其他 xApps 控制功能。 E2-Node 收集 E2 node 上 (O-eNB、O-CU、O-DU) 的細粒度資料,並藉由 O1 介面傳輸至 SMO,後續透過數據閉環 clos